获取学习资料

金雨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 157节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 金雨157节

第1讲 区域地理复习

1.1 区域的含义和定位

1.2 区域的差异、特征和对比

1.3 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第2讲 空间定位

2.1 世界空间定位

2.2 中国区域定位

第3讲 地图基础知识

3.1 地图的基础知识

3.2 比例尺

3.3 等值线的判读和应用

第4讲 行星地球1

4.1 地球的宇宙结构

4.2 地球的全层结构

4.3 探究与分析

4.4 应用提升

第5讲 行星地球2

5.1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5.2 晨昏线及其应用

5.3 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

第6讲 行星地球3

6.1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6.2 黄赤交角

6.3 昼夜长短变化及其计算

6.4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应用

6.5 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第7讲 地球上的大气

7.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7.2 探究分析

第8讲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8.1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8.2 大气水平运动

第9讲 气压带与风带1

9.1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与移动

9.2 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

9.3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10讲 气压带与风带2

10.1 常见天气系统

10.2 气压气旋

第11讲 气候类型的判读与全球气候变化

11.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1.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11.3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措施

11.4 气候的基础知识

第12讲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12.1 沃克环流

12.2 厄尔尼诺现象

12.3 拉尼娜现象

第13讲 地球上的水

13.1 水循环和水的合理利用

13.2 河流的补给和水系、水文特征

13.3 水资源紧张及措施

第14讲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4.1 大规模海水运动

14.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4.3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第15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一)

15.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5.2 岩石的分类和相互转化

15.3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15.4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以及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第16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二)

16.1 构造地貌和地壳运动过程的分析

16.2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6.3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第17讲 自然地理的整体性

17.1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17.2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

第18讲 自然地理的差异性

18.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8.2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变化规律

18.3 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

18.4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与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

第19讲 人口的变化

19.1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

19.2 我国和世界的主要人口问题

19.3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9.4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20讲 城市与城市化

20.1 城市空间结构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

20.2 城市等级与城市体系

20.3 城市化

20.4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21讲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

21.1 农业的区位选择

21.2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

21.3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二)

21.4 农业地域的形成

第22讲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二)

22.1 农业地域的类型

22.2 商品谷物农业

22.3 大牧场放牧业

22.4 乳畜业的区位特点及生产特点

第23讲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23.1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23.2 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23.3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3.4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3.5 交通运输方式影响的命题探究

23.6 交通运输布局图的判读

23.7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应用提升

第24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4.1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4.2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地区差异

24.3 命题探究之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4.4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与其命题探究

24.5 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第25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5.1 工业的区位选择

25.2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5.3 工业与环境

第26讲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26.1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第27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类型

27.1 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类型

27.2 工业地域

27.3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第28讲 工业区位条件分析

28.1 工业区位条件分析

第29讲 地球运动规律

29.1 地球运动规律

29.2 日期判断

29.3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29.4 正午太阳高度

29.5 太阳视运动

29.6 地球运动中的对称现象

第30讲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30.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0.2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30.3 区域差异的比较及影响因素

30.4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31讲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31.1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31.2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第32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2.1 荒漠化的防治

32.2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32.3 荒漠化的防治重点及措施

32.4 生态环境问题的常见答题要领

第33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33.1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33.2 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

33.3 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表现、危害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33.4 湿地的作用与开发

33.5 湿地的作用与开发

第34讲 湿地的作用与开发

34.1 能源资源的开发

34.2 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第35讲 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35.1 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35.2 河流的综合开发

35.3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经验与借鉴

35.4 水利工程修建的评价

第36讲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36.1 区域农业发展

36.2 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分析

36.3 东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36.4 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6.5 我国某些区域的特色农业

第37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37.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37.2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38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38.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38.2 资源跨区调配的背景和意义

38.3 我国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8.4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

第39讲 产业转移

39.1 产业转移

39.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9.3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题模板)

39.4 思维建模

第40讲 世界地理

40.1 世界地理

40.2 七大洲的区域定位、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40.3 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第41讲 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

41.1 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

41.2 亚洲主要分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41.3 中东、欧洲西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特征比较

41.4 两级地区地理特征的差异

第42讲 六个国家

42.1 六个国家

42.2 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和巴西

42.3 世界主要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日本、俄罗斯、美国和澳大利亚

第43讲 世界重要国家区域图及小区域图的判读

43.1 世界重要国家区域图及小区域图的判读

第44讲 中国地理

44.1 中国地理

44.2 我国主要地形区和地理特征

44.3 我国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44.4 我国主要河流的特征

44.5 我国的自然资源

第45讲 中国人文地理

45.1 中国人文地理

45.2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条件

45.3 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

45.4 我国主要铁路及铁路枢纽

第46讲 中国区域地理

46.1 中国区域地理

46.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区差异

46.3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区域差异

46.4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第47讲 区域要素综合图的判读

47.1 区域要素综合图的判读

0
分享到:

评论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